扫一扫,关注我们

公司动态
首页>公司动态>新闻中心>以赛促学发掘设计精英 创意设计“反哺”项目实操 ——2019(第七届)“南粤杯”设计竞赛决赛圆满落幕

以赛促学发掘设计精英 创意设计“反哺”项目实操 ——2019(第七届)“南粤杯”设计竞赛决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9-11-28来源:总工程师室作者:刘洁

        11月27日,我院举办的第七届“南粤杯”设计竞赛决赛在三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
以赛促学发掘设计精英  创意设计“反哺”项目实操
——2019(第七届)“南粤杯”设计竞赛决赛圆满落幕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研究型”规划院建设,11月27日,我院举办的第七届“南粤杯”设计竞赛决赛在三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 本次竞赛由总工程师室陈静主任副主持,我院邱衍庆院长、马向明总工程师和院技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本次竞赛并担任评委。


陈静副主任主持本次竞赛

        本次“南粤杯”竞赛主题为“创意设计”,参赛队伍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碧道+”“乡村振兴”“城市双修”“城市交通”等研究方向进行选题研究和项目创新设计。现场由院技术委员会会委员组成的专家评审团进行专业投票,本次竞赛还提前通过南粤规划公众号、院官网以及一楼大堂海报展示等多种渠道开展大众投票环节。最终结果由两种方式组合评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前三名。



        经过八月第一轮淘汰赛,优中选优,最终有9支队伍进入决赛,各小组代表轮流进行成果汇报展示,竞赛选题广泛,结合热点,各展所长,现场不同专业团队合作迸发出创意火花,学术思想自由表达,竞赛角逐激烈。


        来自规划二所和规划五所的第一组从“向湾”、“聚城“两个维度,讲述都市核心区交通走廊构建的故事:“聚力向湾”讲述如何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和已有发展基础,及未来产业平台,构建多模式交通走廊,处理轨道与干道、轨道与城市的关系;“创享聚城”讲述如何合理组织沿线聚落单元的用地功能与空间布局,实现“轨道+创新空间“、“轨道+文化空间”、”轨道+特色空间”的多维组织。


        由市政所主导的第二组提出了碧水定新城的概念,通过“水稳城安、水活城活、水秀城灵”的规划思路,旨在解决水与城的冲突。研究从“水定空间、水定布局、水定景观”三个方面出发,通过构建城市水系模型、评估水系连通性等措施来指导城市水系规划,为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和完善空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水生态五维度综合保护与修复体系,以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特色与活力。通过碧水定新城,实现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水城共建。



        规划六所和建筑设计院合作的第三组探索“文化+空间”思维下乡村振兴路径,尝试将南粤古驿道和乡村振兴两者协同设计,是乡村规划方案、到工程设计一次实践。研究结合樟林古港项目,从历史着手,溯本归源,了解樟林古港及周边乡村的缘起、兴盛、没落的变化过程,对比古今空间识别历史遗存资源,摸清家底;立足当今,提出本次“文化+空间”的以道兴村模式:整合历史遗存资源,在构建文化线路空间基底的基础上,营造满足村民、游客和企业需求的活力空间。本项目旨在丰富我院南粤古驿道“以道兴村”经验,为全省南粤古驿道沿线乡村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来自规划四所的第四组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社区设计构想,依托三龙湾城市设计实践,针对佛山传统制造业的转型需求,提出创新的空间组合模式,精细化设计第三空间,促进创新人群和活动的聚集,面向湾区中微观创新空间,提出打造创新社区,该社区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单元为主体,交通、生态、文化等为服务基质,二者交互作用形成开放式、网络化的创新生态系统,为湾区中微观创新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来自规划一所的第五组选择了高架桥下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保持河道水生态环境优美以及保证碧道沿岸慢行游憩路径的连续性前提下,如何合理地提升高架桥附属空间的利用率,把握好城市高架桥与城市碧道整体景观系统之间的关系,丰富碧道游憩系统的交通功能体验方式,为碧道公共空间注入活力。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归纳出高架桥下碧道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手法,为碧道滨水景观空间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由规划四所和十久田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的第六组立足“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聚焦珠三角核心区城边村,突出乡村区位与人群需求特点,将生态农林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产进行场景设计和运营,延伸乡村社区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的生态-产业发展,还提出多维修复的生态网络构建、多元场景的生态服务营造、历史活力的生态文化复兴、健康品牌的生态产业发展四大策略,营造都市田园社区,促进产业功能与空间资源、社会需求、技术创新有机联动,实现高效循环、持续增值。


        规划二所代表的第七组分享了“看不见的枢纽”,针对当前高铁站点枢纽地区与城市缺乏协调带来的周边交通拥堵、候车体验不足、站点割裂城市功能和站区影响周边城市景观的情况。依托交通、功能、公共空间营造和城市设计四大策略,解决当前高铁枢纽面临的多种问题。



        规划五所代表的第八组针对黄土台塬地区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缺失、活力缺乏等问题,从景观生态、触媒理论、空间营造的视角出发,以水系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廊道构建为触媒,催化黄土台塬地区高效的生态修复进程VGA分析法等构建生态触媒网络,探讨如何修复生态,并在发挥生态触媒价值的同时激活城市空间活力。


        由规划一所和规划四所合作的第九组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为媒,借鉴国外类似概念跨地区、大尺度的线性文化空间为切入点,以三地共有的文化印记和资源点为依托,探索如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这一跨地区的线性文化空间来推动三地文化交流、展示岭南文化特质。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在节点设计的创新理念,基于十三行历史视角下粤港澳三地变迁史作为设计线索,以三个分别代表澳门、香港和深圳的发展崛起重要历史节点为设计着力点,三个重要历史节点犹如石头投入水中产生的波纹,从中进发出涟漪设计灵感,寓意粤港澳三地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发展关系。


马向明总工程师点评发言

        现场汇报和返场陈述环节结束之后,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汇报项目的选题创意、项目实操性进行点评并给出针对性建议。马向明总工程师强调,规划设计要注重“边界”,切忌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应该利用有限资源解决矛盾,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南粤杯竞赛重在培养新人,以创意项目“反哺”项目实操,进一步加强构建我院专业人才知识库,以丰富我院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现我院规划实力。



邱衍庆院长作总结发言

        最后,邱衍庆院长作总结发言,他强调此次竞赛的目的,一是要选拔后备人才,在比赛中锻炼和培养优秀的规划设计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年轻人提供展示的平台;二是加强不同专业的团队合作交流,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释放创意活力。他还指出,本次竞赛中团队协助程度亟需进一步加强,选题角度应该多元化,对于未来项目设计要运营大数据分析手段,同时考虑面向市场的投入产出分析,加强设计实操性,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南粤杯”的品牌。

        根据最终评分,陈静副主任宣布评选结果,由规划一所和规划四所合作的第九组凭借新颖的设计理念,敏锐的热点选题赢得专家评审团的高度认可,最终拔得头筹,获得本次南粤杯决赛第一名,来自规划一所的第五组和来自规划四所的第四组分获第二、三名。


现场大合影




1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