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项目案例
首页>特色项目>珠三角地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建设模式研究

珠三角地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建设模式研究

项目地点:
珠三角
编制时间:
2016-07-29
委托单位:
设计团队:
|
获奖情况:

图片展示

1 / 20

项目简介

珠三角地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建设模式研究

        ■ 项目特色

        该研究是珠三角风环境的基础性研究,项目组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合作,运用国际先进的WRF 大气模拟系统,模拟分析珠三角风环境,提出通风廊道体系初步方案并对区域规划提出优化建议,并从技术体系、管理机制、建设指引三方面提出建设实施的指引。

        1、识别热岛和PM2.5 两大大气问题空间

        研究通过利用双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分布,珠三角内圈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热岛效应连绵且明显,夏秋最为突出,主导风向对珠三角外圈层城市建成区下风向25km 地区影响较大,气温显著高于其余非城市建成区。

利用气溶胶光学厚度模拟PM2.5 空间分布,珠三角雾霾整体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东岸优于西岸,春冬季突出珠三角灰霾春秋两季分布较广、珠三角西北部雾霾最为严重。

        2、构建区域通风重点地区

        研究通过运用中尺度预报模式系统WRF 进行区域风环境模拟,对冬季和夏季风场的模拟,识别珠三角地区进风口和通风潜力地区。

        珠三角地区区域夏季风进风口位于斗门、伶仃洋和大亚湾;区域冬季风进风口位于北江、流溪河、杨村和白盆珠水库。通风潜力地区分析表明,镇、村通风能力较好;西岸水体廊道通风能力较好;顺风山体廊道通风能力较好。

        基于以上的问题分析和通风潜力地区识别,建立通过镇村、河流等通风潜力空间,构建“三纵两横”的通风区域。

        ⒊提出规划实施建议

        研究借鉴德国、香港、武汉、北京等经验,提出规划先行,建立都市气候图、规划编制与技术指引;建立区域联防联治以及监督评价维护的相关机制;结合珠三角水岸公园的建设以一体化的模式推动试点建设三项区域通风廊道规划实施建议。

收藏
附件下载